找到相关内容1328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忠言心之明点

    方便 忠言密要诰密友   欲现世法无缘份 享受妙乐增贪心   无修利乐和称誉 买卖故舍弃   依止何者增功德 远离一切罪过因   具有法相善知识 三喜依止成欲义   相似空中望花园 增上定胜诸圆满   无戒无此机会故 念知谨慎调自续   无始轮回痴暗中 流转无亲疯人   寻找寂乐美宅故 今应喜闻佛经海   惟闻不能断增益 难得深信佛法故   应用上百辩讲...

    晋美彭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0045309.html
  •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

    中的众生,为他们说法。这个心就是慈悲心和智慧心,是佛和菩萨们的境界。  我们凡夫也不妨练习「无所住而生其心」,最初可能比较困难,但是时间久了,就会把世间的人、事、物看作演戏。你会非常认真地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3648395.html
  • 生命必然的归宿

    摆脱一切欲望的牵扯;“安然吸入最后一口气”则暗示它视生,视死为烦恼的解脱,从此来去自由,心虚空。   香兰草是露儿树科(Pandanaceae)植物,俗称香露儿(screwpine,马来名称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1350747.html
  • 悼念融开法师

    法门龙象。本迹难思,大德共仰。弘宗演教,奔走四方。道风遗规,百世流芳。为人处事,亦柔亦刚。貌似威严,心实慈祥。何因何缘,撒手西归。巨星陨坠,能不伤悲!  嗟乎!人生,色身本空,三界火宅,谁能长生?...

    王元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2451683.html
  • 苏轼禅诗研究

    佛禅,故其诗作大多表现人生、万法平等、乐观旷达等与禅学有关之内容,在艺术风格上则展现出清新自然、平淡幽之特色。  本论文共分七章,第一章绪论,论述苏轼禅诗的研究现况及笔者所使用之研究方法。  第二章...宋代诗坛的影响。苏轼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,因此在宋代诗坛上,他的影响深远,苏门四学士以及影响两宋诗坛的江西诗派,都直接、间接受到他的影响。另一方面,禅学对宋文化影响很深,苏轼禅诗除反映了怹自己...

    朴永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1556645.html
  • 有十种智慧助道具

    自性,是为六;  能令自他心清净故,观察五蕴皆幻事,界毒蛇,处空聚,一切诸法,焰,水中月,影,像,空中画,旋火轮,虹霓色,日月光,无相无形,非常非断,不来不去,亦无所...有十种智慧助道具  佛子善谛听,所问如实义,非但积多闻,能入如来法。  譬人水所漂,惧溺而渴死,不能说行,多闻亦如是。  譬人大惠施,种种诸肴膳,不食自饿死,多闻亦如是。  譬如有良益,具知诸方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5256689.html
  • 紫柏老人集选

    ,佛即不断矣。且世上念佛的人,或三、二十年,或尽形寿念佛,及到临时,却又无用。此是睡梦中不曾有念头故也。人生觉,人死。所以梦中念得佛人,临死自然不乱也。”  念佛法门,最为简便。但如今念佛之人,...

    清  彭际清 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00357286.html
  • 随笔:漫话缅甸佛塔

    蔚为壮观。缅甸人视仰光大金塔为圣地,非常引以为豪。大金塔在阳光下,金碧辉煌,气宇轩昂;月夜里,凝重神奇,幻。  缅甸的一座座佛塔,论其大小,有的丈尺之内,有的百米之高;看那塔址,有的耸立在都市中央...

    张云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02357309.html
  • 世间道的道德观

    饿鬼、地狱皆属化生,人和畜生亦有化生。乃至西方极乐世界有情亦是化生。化生,各不相知。随各人行为的影响(业感)而各受其报。业同者,生于同一环境。地球上数十亿人,地球乃数十亿人共业所感,亦无数动物共业所感。虽同在地球之上,人与畜生又各有不同享受。同在人中,亦苦乐不均。是为共业中之别业。谓善必受乐,恶必受苦,现见有人终身行善而终身坎坷,有人终身作恶终身享乐,善恶有报,未必尽然。故佛教说业果通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22759858.html
  • 从圆瑛与太虚的友谊谈起——1928-1948年中国佛教会体制分析

    韬光、一吼堂主人。生于福建古田,幼年习儒。甲午战争中国战败,对儒学失望与志向受挫一起,使他顿觉人生,亟思舍俗出家。1895年在大病一场后,遂至福州鼓山涌泉寺剃度,次年受具足戒。此后学律仪,修苦行,...

    邓子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60161790.html